青岛双星受益国企改革股价4连板,扣非四年亏17.5亿,推“三新战略”转型求变
长江商报记者 明鸿泽 老牌知名企业(000599.SZ)股价表现异常。三新战略 6月7日、青岛求变8日,双星受益二级市场上,国企改革股青岛双星走出了两个“地天板”。连板连续“地天板”,扣非这在“地天板”走势并不多见的年亏A股市场上颇为罕见。 k线图显示,亿推今年4月下旬以来,转型青岛双星开启上涨模式,三新战略股价接近翻倍,青岛求变6月2日至8日更是双星受益收出四连板。 究其原因,国企改革股市场上较为一致的连板看法是,受益近期国企改革概念。扣非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年来,青岛双星经营承压。2018年至2021年,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其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更是连续四年亏损。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60亿元,亏损同比进一步扩大。 面对持续亏损,青岛双星在2021年度报告中表示,全球疫情、出口海运费暴涨、芯片短缺等“五重压力”之下,公司费用大幅增加,出现亏损。公司将继续实施三新战略,推进产业转型,探索新业务模式。 图 扣非净利四年累亏17.51亿 市场风云变幻,新技术更迭日新月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在新的市场形势之下,老牌轮胎企业青岛双星承受着经营重压。 1996年4月30日,青岛双星登陆深交所主板,当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22亿元,2007年,营业收入达到43.66亿元,11年增长约20倍。与营业收入相比,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表现不佳,1996年,净利润为0.41亿元,2007年0.89亿元,期间,大部分年度净利在0.40亿元左右。 2008年,公司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金额为3.27亿元。2009年,净利润暴增至2.67亿元,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下滑,2012年为0.21亿元,2013年至2017年净利润持续增长,到2017年达到1.09亿元。 然而,从2018年开始,净利润再度持续下滑。2018年至2021年,青岛双星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28亿元、-2.72亿元、-0.31亿元、-3.20亿元,连续三年亏损。扣非净利润更为糟糕,同期分别为-4.09亿元、-4.83亿元、-2.36亿元、-6.23亿元,四年合计亏损17.51亿元。 2021年年报显示,目前,青岛双星的主营业务为轮胎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已具备生产载重全钢子午胎、乘用半钢子午胎等各种轮胎的研发及生产能力,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并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中东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按照这一说法,青岛双星的产业、产品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那么,公司为何会出现连续四年大幅亏损? 在2019年的年度业绩预告中,青岛双星解释,截至2018年底,公司新旧动能转换,关掉了所有的老轮胎工厂,淘汰了90%以上的落后产能和设备,全面升级改造或新建成“工业4.0”智能化工厂,成为既有卡客车胎“工业4.0”工厂、又有轿车胎“工业 4.0”工厂的轮胎企业,其中最后一个搬迁新建的东风轮胎工厂于2019年年底开始试生产。2019年对新旧动能转换资产特别是老的产成品库存进行了一次性减值和折价处理。公司加大“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三新战略的探索和投入。 当时,公司称,随着公司卡客车胎“工业4.0”工厂和轿车胎“工业4.0”工厂,特别是东风“工业4.0”工厂的全面达产,以及公司三新战略的全面推广,产品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体系竞争力逐步提高,未来盈利将尽快得到改善。 2020年,经营确实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公司称,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因疫情导致出口运输受阻,海外市场同比有所下降。同时,由于下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抵消了部分效益增长。 2021年,亏损扩大。青岛双星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出口海运费暴涨、车厂芯片短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五重压力”,公司成本费用增加,导致公司出现亏损。 这样亏损的势头,在今年尚未遏制住。今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3亿元,同比下降24.78%,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1.60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400.26%、12.39%。 三推产业转型尚处于过渡期 经营持续亏损,可能是因青岛双星尚处于转型过渡期。 青岛双星产业多次转型。上市之初,公司主营业务为鞋、服的生产和销售。2008年,公司进行改制,将鞋服产业剥离,聚焦轮胎和橡胶机械产业。自2014年开始,公司开启了“二次创业、创双星世界名牌”的新征程,借互联网+、环保搬迁、国企改革等契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抢先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建成了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卡客车胎“工业4.0”工厂和轿车胎全流程“工业4.0”工厂,并积极探索“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战略,打造“卡客车专用轮胎第一品牌”和“轿车安全轮胎第一品牌”。 在公司看来,研发投入增加、产业拓展等投入增加,均为产业转型过渡期必要的投入,势必会影响业绩。 据披露,目前,青岛双星拥有青岛、东营和十堰三大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卡客车胎、乘用车胎和巨型矿山胎等,旗下拥有NEWBUSTAR(新双星)、DOUBLESTAR(双星)、DONGFENG(东风)、CROSSLEADER(克劳力达)、KUMKANG(金刚狼)、KINBLI(劲倍力)、AOSEN(奥森)等知名轮胎品牌,其金刚胎体安全轮胎、超耐磨轮胎、防火轮胎、巨型矿山胎等拥有核心专利技术。 青岛双星称,公司时下正以高值化、数字化、模式化转型为指引,继续实施三新战略,并通过“胎联网”和“智慧轮胎”努力探索由“卖轮胎”到“卖公里数”新业务模式。 近年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2018年至2021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1.23亿元、1.91亿元、2.05亿元、2.03亿元,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 这几年,青岛双星主营业务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公司研发投入仍然保持增长势头,足见其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及力度。 据披露,青岛双星已经成功研发了全球领先的“稀土金”轮胎和“全防爆”轮胎。公司表示,全面推进全寿命周期绿色化管理和全寿命周期降耗减排,全面推广“稀土金”轮胎和“全防爆”轮胎,全球优化轮胎产能,全面打造数字化企业,以此应对市场变化,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二级市场上,因为近年来的持续亏损,青岛双星的股价调整幅度较大。今年4月27日,其股价曾下探至3.05元/股,创下近八年新低。但是,近期,或受益于国企改革题材热潮、公司基本面改善预期,青岛双星的股价触底反弹,不断上行。6月2日至8日,其在四个交易日收出了四个涨停板,4月27日至6月8日,股价从3.05元/股到6.06元/股,接近翻倍。 罕见的是6月7日、8日,青岛双星连续走出了“地天板”的罕见走势。 青岛双星是A股最早一批上市的轮胎企业之一,实控人为青岛市国资委。据财报披露,在2021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双星”品牌价值位列第96位,位居轮胎行业第1名。 位于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的双星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雄安新区迎来首个央企产业集群入驻
- 特海国际正式递表港交所,海底捞分拆海外业务单独上市,目前海外有97家餐厅
- 快讯:基建股大幅走低 浙江建投、建艺集团触及跌停
- “招生减章”的丁同学火了,那些农学生呢
- 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归母净利1220亿元 同比降逾15%
- 村镇银行爆雷,360数科和度小满作了什么恶
- 哈投股份预计上半年亏损3.37亿元,旗下江海证券遭监管立案
- 摩根大通:比特币生产成本已降至1.3万美元 未来价格前景堪忧
- 多省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推进“二十条”落地见实效
- 欧洲停止与俄合作火星项目 俄方:停止使用欧洲机械臂
- 金灿荣:美国强调的“护栏”,本质仍是“我干的事儿,你不能反抗”
- 美国商务部长:立法者试图削减 520 亿美元半导体芯片制造补贴
- 亏损扩大靠长城输血,蜂巢能源能撑起600亿估值吗?
- 天齐锂业半年净利预增超百倍 股价却不涨反跌 市场到底在“担心”什么?
- 消费电子产业链蓄势蝶变 多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加速变现
- 印度又双叒出手了!称OPPO“逃避关税近5.51亿美元”,下一个是谁?
- 绿色金融成上市银行发展新引擎
- 煤、电公司业绩冰火两重天 电企面临夏季高峰保供“大考”
- 杭州银行称天太热致押运员与保安互殴
- 【育儿科普】夏日带娃出门一定注意这件事!
- 搜索
-